ISO感光度:顾名思义,就是对光的灵敏度。在光线比较暗的环境需要调高感光度,此外,为了提高快门速度(拍运动的物体)和防抖的时候,也可以调高感光度。但需要注意高ISO情况下噪点情况相当严重
焦距:一般都转换成35mm的等效焦距,并不是镜头的实际焦距。在镜头上都会有写最小-最大的焦距,单位为mm。焦长高于70mm就代表支持望远效果(长镜头),若是低于28mm就表示有广角拍摄能力(短镜头)。长镜头可以产生比较短的景深效果,短镜头可以产生比较长的景深效果。
(光学变焦=最大焦距值/最小焦距值)
光圈: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,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,它通常是在镜头内。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f值,f值越小,表示光圈越大(光圈f值=镜头的焦距/镜头口径的直径)。光圈f值愈小,在同一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便愈多,因此,在暴光时间一定的情况下,光圈越大,那么胶片的暴光量就越大。
光圈的作用:
1、控制进光量:由于光圈控制镜头进光量的作用,在暗弱的光线下拍摄,需要使用大光圈镜头,一获得更多的光量;而在明亮的场合,则使用小光圈不至于曝光过度。总之,可以通过光圈的调节,达到准确曝光的目的。
2、控制景深:光圈的作用除了控制进光量外,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是控制拍摄画面的景深。
3、控制像质:由于光学原理和制造成本的限制,摄影镜头在全开光圈时的像质并不是最佳的,通常在收缩光圈后,像质有明显的改善。
快门:是镜头前阻挡光线进来的装置,一般而言快门的时间范围越大越好。秒数低适合拍运动中的物体。不过当你要拍的是夜晚的车水马龙,快门时间就要拉长,常见照片中丝绢般的水流效果也要用慢速快门才能拍出来。
光圈和快门的关系:快门快时,光圈就要大些;快门慢时,光圈就要小些。曝光量与通光时间(快门速度决定),通光面积(光圈大小决定)有关。
快门优先:是指由机器自动测光系统计算出曝光量的值,然后根据你选定的快门速度自动决定用多大的光圈。
光圈优先:是指由机器自动测光系统计算出暴光量的值,然后根据你选定的光圈大小自动决定用多少的快门。
景深:简单说,景深是相片景象的清晰范围。理论上说,只有处于对焦平面的物体才是清晰的,但由于肉眼的辨别率,所以一般情况下焦平面前后的一些物体也会表现的很清晰。
景深的相关因素:
1.镜头的焦距:镜头的焦距不同,景深就会产生不同。长镜头可以产生比较短的景深效果,短镜头可以产生比较长的景深效果。
2.光圈:一般来说光圈越大,景深越短,光圈越小,景深越长。
3.镜头距离主体的距离:距离主体越近,那么景深就越短。反之亦然。
测光系统将整个画面分成多个区域(不同的相机划分的形状、方式不同)并依主体所在,决定每个区域的测光加权比重,全部衡量后,决定曝光值。例如:Nikon CoolPix 990的256区域测光模式。
测光偏重中央,其余画面与以平均的测光。较适用于人像写真。至于中央面积的多少,因相机不同而异,约占全画面的20-30%。以NikonCP990为例:测光范围约占全画面的25%。
测光区域限定于画面中央的位置,以Nikon CP990为例约占整个画面的1/32。点测光适合用于背景非常明亮或是非常暗的状态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