« 浅析如何选购艾条ASP源文件的后台登陆密码 »

艾灸知识一点通

  艾灸疗法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,其治疗效果为无数临床实践所证实,艾灸疗法的治病机理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:

1.局部温热刺激效应
   灸疗是一种在人体某特定部位通过艾火刺激,以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治疗方法,施灸点皮肤外温度上升高达130℃左右,皮肤内温度最高在56℃左右。皮下与肌层内的温度变化和表皮不同,灸刺激不仅涉及浅层,也涉及深层。正是这种温热刺激,使局部皮肤充血,毛细血管扩张,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,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;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,促进炎症、斑痕、浮肿、粘连、渗出物、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。同时又能使汗腺分泌增加,有利于代谢产物的排泄;还可引起大脑皮层抑制的扩散,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,发挥镇静、镇痛作用;同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。研究发现艾灸具有近红外辐射作用。人体既是一个红外辐射源,又是一个良好的红外吸收体,艾灸的近红外辐射为肌体的活动提供了必要的能量,艾灸所发出的近红外光量子能为肌体所调控。在艾灸疗法过程中,近红外辐射作用于人体穴位时,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,是一种有利于刺激穴位的信息照射,在“产生受激共振”的基础上,借助于反馈调节机制,纠正病理状态下能量/信息代谢的紊乱状态,调控肌体的免疫力

2.经络调节作用
  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说的重要内容,也是灸疗学的理论基础。人是一个整体,五脏六腑、四肢百骸是互相协调的,这种互相协调关系,主要是靠肌体自控调节系统实现的。皮部起着接收器和效应器的作用,经络起着传递信息和联络的作用,头脑综合分析处理信息、发出指令、起着指挥的作用,即皮部 经络系统
大脑 四肢百骸、五脏六腑,这也是生物全息论的研究结果,医学已证明,即便是一种微小的局部性病变,也会呈现全身肌体失调的一切反映(如皮肤红肿,可引起发烧、全身不适),因此,经络是一个多层次,多功能、多形态的调控系统。因此在穴位上施灸时,由于艾火的温热刺激,才产生相互激发、相互协同、作用迭加的结果,导致生理上的放大效应。

3.其它作用
   灸疗的治疗作用还可以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实现,而且这种作用呈双向调节的特征,即低者可以升高,高者可以使之降低,因为艾灸施于穴位,首先刺激了穴位本身,激发了经气、调动了经脉的功能、使之更好的发挥行气血和阴阳的整体作用,而且激活皮肤中某些神经末梢酶类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,因而对疾病的治疗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。
综上所述,艾灸的作用机理,是通过艾灸在燃烧过程中,产生的热效应,传递到经络系统,调动人体的免疫功能,作用于人体五脏六腑、四肢百骸的病变部位,多层次、多功能、多形态的调整,在相互协同相互激发的作用下,产生治疗上的倍数效应。

面对众多种类的艾条产品,我们应该怎么选择呢?今天笔者发表一下个人的观点,希望对大家能有一些帮助。

在众多的艾制品中,不管是有烟的,无烟的,还是艾条或艾粒,其所含主要成份都是一样的,都是由艾草制成。所以说其功效方面都是相当的。有的朋友可能会问了,无烟艾条是经过碳化处理的,在碳化的过程中会不会破坏其有效成份?这个是不会影响到其使用效果的,因为艾草的碳化处理是在严格的技术指标下进行的,其碳化过程保证了艾草中的有效成份不会被破坏掉,所以您可以放心的使用。

价格方面:

艾灸属于平民消费,艾条的价格也都不高。传统的有烟艾条相对来讲价格便宜,与无烟艾条的价格相差不是特别大,基本上消费者都可以接受,所以这个因素对艾条的选购不会有太大影响。

使用人群方面:

如果是老人、小孩或者对烟的刺激比较敏感的人,建议选用无烟的艾条。

使用场所方面:

在公共消费场所,为了给客人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,建议选用无烟艾条。比如提供养生保健服务的场所,美容院等。如果您是居住在小区内,为了防止艾灸时烟气影响到邻居,也可以选用无烟艾条。在装有烟感器的场所,请务必选用无烟艾条,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。

操作的简易度:

艾灸是一项很容易掌握的保健技术。主要以悬灸及隔物灸为主,就算没有医学基础的人也可以一学就会。针对平时工作生活特别忙确实没有太多时间的朋友。自贴艾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,自贴艾粒是由底座和艾粒组成,底座可以粘贴在穴位上,你只需点然艾粒后贴在穴位上就可以了。

灸器的配合使用:

如果您是配温灸棒使用的,可以按以下说明配用艾条:
身体用温灸棒(大号温灸棒)可以配用直径7毫米的有烟或无烟艾条。
面部用温灸棒(小号温灸棒)可以配用直径4毫米的有烟或无烟艾条。

温灸盒可以配用直径12毫米-18毫米之间的有烟或无烟艾条。

脐疗灸器(葫芦灸)可以配用直径12毫米-18毫米之间的有烟或无烟艾条。

(其它无说明的请来电咨询或向我们的在线客服咨询)

总而言之,各种艾条在使用效果上都是一样的,至于到底选哪一种好,还要结合自已的实际情况

艾灸具有效果明显、简便易行、经济实用的优点,几乎没有什么毒性和副作用,只要认真按照治疗原则和操作规程,对人体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。

【艾灸的禁忌】

由于艾灸以火熏灸,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,另一方面,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,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,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。古代施灸法,禁忌较多,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,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。

1.凡暴露在外的部位,如颜面,不要直接灸,以防形成瘢痕,影响美观。

2.皮薄、肌少、筋肉结聚处,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、下腹部,男女的乳头、阴部、睾丸等不要施灸。另外,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。此外,大血管处、心脏部位不要灸,眼球属颜面部,也不要灸。

3.极度疲劳,过饥、过饱、酒醉、大汗淋漓、情绪不稳,或妇女经期忌灸。

4.某些传染病、高热、昏迷、抽风期间,或身体极度衰竭,形瘦骨立等忌灸。

5.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。

【艾灸的注意事项】

1.要专心致志,耐心坚持 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,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,以免艾条移动,不在穴位上,徒伤皮肉,浪费时间。对于养生保健灸,则要长期坚持,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。

2.要注意体位、穴位的准确性 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,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、自然,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、穴位,以保证艾灸的效果。

3.防火 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、羽绒等质地的,很容易燃着,因此,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,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,以防艾炷翻滚脱落。用艾条灸后,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,以利于熄灭。

4.要注意保暖和防暑 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,在冬季要保暖,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,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,及时换取新鲜空气。

5.要防止感染 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,局部烫伤可能起疮,产生灸疮,一定不要把疮搞破,如果已经破溃感染,要及时使用消炎药。

6.要掌握施灸的程序 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,应按先背部后胸腹,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。

7.注意施灸的时间 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,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。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。

8.要循序渐进,初次使用灸法 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,先少量、小剂量,如用小艾炷,或灸的时间短一些,壮数少一些。以后再加大剂量。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。

9.防止晕灸 晕灸虽不多见,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、眼花、恶心、面色苍白、心慌、汗出等,甚至发生晕倒。出现晕灸后,要立即停灸,并躺下静卧,再加灸足三里,温和灸10分钟左右。

10.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 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,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,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,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,又能收到好的效果。
灸器使用说明

温灸盒

温灸盒为一种木制灸器.盒内中下部安置铁窗纱一块,距底边约3厘米,盒上有盖.分多种不同的规格:单孔,双孔,四孔,六孔等.医院多采用此种灸器.操作

方法:将温灸盒子置於选定的穴区(可多穴同灸)或部位之中央,将点然之艾条截成长1寸左右之艾段2-3枚,放在铁丝网上,盖上木盖(此盖可调节温度).每次灸20-30分钟.

脐部灸

产品材质:艾灸罐的木质制做。

产品组成:一个木质葫芦罐,葫芦罐里四片弹性金属片,主要用于固定点燃的艾灸条,一个木柄,一个胶底圈筛底。

作用原理:使用艾灸棒艾灸有溫經散寒、扶陽固脫、消瘀散結、防病保健的功效, 同時調整脏腑組織功能,促進體內新陳代謝,增加紅、白細胞的能量和吞噬細胞的吞噬功能,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,增加機體的 抗病能力。

用法:点燃艾灸条,人木罐口插入,点燃处促到木罐腑部(视皮肤感知的温度再调节高度),然后把木罐放到身体相应部位即可。

艾灸棒

作用:使用艾灸棒艾灸有溫經散寒、扶陽固脫、消瘀散結、防病保健的功效, 同時調整脏腑組織功能,促進體內新陳代謝,增加紅、白細胞的能量和吞噬細胞的吞噬功能,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,增加機體的 抗病能力。

使用方法:
点燃艾灸条(图为有烟,推荐使用无烟艾灸条),将点燃艾灸条从手柄底孔插入,推荐并推动一下,艾变条可固定在内部不出来(再推动一下则能再倒立,艾灸条则自由落出),在相应美容、保健部位滚动。

  艾灸疗法能健身、防病、治病,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。早在春秋战国时期,人们已经开始广泛使用艾灸法,如《庄子》中有“越人熏之以艾”,《孟子》中也有“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”的记载。历代医学著作中更比比皆是。艾灸能激发、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,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。现介绍几种常用的自我保健艾灸方法,它见效快,操作方便,相对无药物伤害之忧,读者不妨一试。

  一、延年益寿保健灸

  穴位:足三里(位于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,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)、气海(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.5寸处)、关元(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处)。

  分组:第一组,关元、气海、左侧足三里;第二组,关元、气海、右侧足三里。

  方法:选准穴位后,点燃药用艾条,分别对准第一组穴位,每穴悬灸10分钟,以各穴位皮肤潮红色为度。第二天用同样的方法悬灸第二组穴位。如此交替悬灸,连续三个月为一个疗程。休息一周,再继续第二个疗程。使用时注意力要集中,艾火与皮肤的距离,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。注意不可灼伤皮肤。

  说明:关元、气海、足三里是人体强壮保健要穴,每天艾灸一次,能调整和提高人体免疫机能,增强人的抗病能力。成书于宋代的《扁鹊心书》中说:“人于无病时,常灸关元、气海、命门、中脘,虽不得长生,亦可得百年寿。” 特别是女士,艾灸此三个穴位后,神清气爽,容光焕发,全身特别是小腹部十分舒畅(此种感觉一般要连续灸半个月后才明显)。

  二、艾灸治冻疮

  穴位:合谷穴(位于手背第一、二掌骨之间,近第二掌骨之中点处)、足三里穴。

  方法:在冻疮局部先揉按5分钟。选准穴位后,点燃药用艾条,对准已发或将发冻疮处,各悬灸3~5分钟,以局部皮肤潮红色为度。若冻疮在上肢或耳朵,必须加灸合谷穴3~5分钟;若冻疮在下肢,必须加灸足三里穴3~5分钟。艾火与皮肤的距离,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。注意不可灼伤皮肤。用本法连续艾灸3天,冻疮不再复发。

  三、艾灸治胃痛

  穴位:中脘穴(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处)、足三里穴。

  方法:选准穴位后,点燃药用艾条,在中脘穴、一侧足三里穴上各悬灸10分钟,以穴位上皮肤潮红色为度。胃痛可立即缓解。使用时要注意力集中,艾火与皮肤的距离,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。注意不可灼伤皮肤。

  说明:艾灸足三里穴能使胃痉挛趋于弛缓,胃蠕动强者趋于减弱;又能使胃蠕动弱者立即增强,胃不蠕动者开始蠕动。因此,除胃溃疡出血、穿孔等重症,应及时采取措施或外科治疗外,其他不论什么原因所致的胃痛,包括现代医学中的急、慢性胃炎和胃、十二指肠溃疡病及胃神经官能症等,若以胃脘疼痛为主者,用本法艾灸,均能立时止痛

  • 相关文章:

发表评论:

[URL] [URL2] [EMAIL] [EMAIL2] [B] [I] [U] [S] [QUOTE] 显示UBB表情>>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
日历

最新评论及回复

最近发表

Powered By Z-Blog 1.8 Walle Build 100427

Copyright 梦雪无痕-FY. Some Rights Reserved.